“警察”告訴了她,想要“自證清白”,必須把名下銀行賬戶內的全部錢款轉移到“公安機關的安全賬戶”,由他們做進一步核查,否則將把她列為網上逃犯。
2015年, 到訪美國的中國遊客總數達300萬人次,同比增長16%。人均消費繼續保持在6000-7000美元,在訪美各大客源國穩居前列。
無論創造性的ADS製度設計,與俄羅斯、韓國、美國、印度等國家互辦旅遊年,還是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地區對中國遊客實施包括免簽證、落地簽、延長簽證有效期 在內的簽證便利化政策,以及很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對華談話要點中不斷提升旅遊的戰略擺位,都意味著旅遊已經溢出了傳統的旅遊宣傳推廣部門和旅行社、酒 店和景區的範疇,開始對目的地國家的購物、餐飲、文化、休閑等第三產業、經濟增長和勞工就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購物依然是國人出境旅遊消費最重要的選項,但是決策開始趨於理性,行為開始多元化。據測算,目前擁有出境旅行證件的中國公民約6500萬人,而每年出境旅行人次超過1.2億,這意味著更多人對於出境旅遊已經度過了早期“掃盲式”的好奇階段。
那種“九天歐洲十國高速公路遊”的“串燒式”線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進店就拿護照(購物)”的團隊旅遊形象,正在為自由行的休閑度假遊客對目的 地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深度體驗所取代。無論是早期的團隊旅遊,還是散客、自助的旅行者,中國遊客都是環球購物者中最引人注目的群體。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專 項調查,90%的出境旅遊者在行程中都有購物行為,購物項目平均占到目的地消費預算的45%以上。
受消費成熟、人民幣匯率下降預期、上海自由貿易區放開海外購物電子商務平台,以及海關監管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多次出境旅遊者的海外購物行為將會趨於理性。com,做酒店談談精品、民宿,說說情懷,搞投資說幾個雲裏霧裏的概念和旅遊市場數據,就能夠引來觀者無數。
現在回過頭看,那並不是旅遊創業創新的黃金期,充其量不過市場導入初期的集體狂歡罷了。如今,從北上廣深到二三線城市,從商界領袖到初入職場的青年人,從資本、 技術到業態、到產品和服務,創業創新已經從文件、會議和媒體討論的概念成為無所不在的商業實踐。
與過去五年相比,這一輪的創業創新更為理性,資本開始按照內在的邏輯去尋找它在技術和商業上的誌同道合者。事實上,那些基於R&D(研究開發),擁有IP(知識產權)的項目從來都是風口上的,或者說它們本身就是吸引資本和商業要素的風口。
(作者:牙克石外圍)